當前位置:文檔之家? 儒家人性論的現代意義

儒家人性論的現代意義

儒家人性論的現代意義

兩千多年前,孟子就曾這樣說過:“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,皆有怵惕惻隱之心;非

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,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,非惡其聲而然也。由是觀之,無惻

隱之心,非人也;無羞惡之心,非人也;無辭讓之心,非人也;無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惻

隱之心,仁之端也;羞惡之心,義之端也;辭讓之心,禮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?!?/p>

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

)孟子認為,每個正常人的內心都應具有仁、義、禮、智這些善的

端倪

,

因此看見小孩落井,便會自然而然產生悲憫同情之心而積極施救,這既不是為了討好巴結

幼子的父母,也不是為了在親朋好友面前有意“作秀”,就像水往低處留一樣自然,皆是

出于人的本性。否則,在一旁置若罔聞,落井下石看熱鬧,孟子則怒斥其“非人”。孟子

認為,

人性本善,是人區別于禽獸的特有屬性。

然而當今社會,

“毒奶粉”

“地溝油”

“瘦肉精”

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和

“小悅悅事件”

“彭宇案”

“藥家鑫事件”一系列的社會道德問題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。面對這一幕幕慘痛

的現實,我們不禁產生了疑問:一向以五千年文明古國、禮儀之邦為傲的中國人到底怎么

了?毋庸置疑,誠信和道德是現代社會應該解決的緊迫問題。

儒家人性論的內涵與認識

孔子是最早談到人性的,他老人家說:

“性相近,習相遠。

”不過,他沒給人性下什么

定義,也沒明確回答人性是善,還是惡??追蜃拥降资谴笫ト?,對人性這個很復雜的問題,

談得很少,總是笑而不語,也不輕率武斷地下結論。留給了后人想象,探討的余地。

孟子主張人性本善,

認為:

“惻隱之心,

人皆有之

; 

羞惡之心,

人皆有之;

恭敬之心

, 

皆有之;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。惻隱之心,仁也;羞惡之心,義也;恭敬之心,禮也;是

非之心,智也。仁義禮智,非由外鑠我也,我固有之也,弗思耳矣。

”把仁義禮智這些所謂

的善,當成是人天生就有的,每一個人的人性都是善的,

“人皆可以為堯舜”

,關鍵在你是

否能“盡心”

、

“知性”

,挖掘、培養這些善的萌芽開出人性之花。

荀子主張人性本惡。認為性,是天賦的、與生俱來的原始質樸的自然屬性,是不待后

天學習而成的自然本能。與“性”相對的是“偽”

。

“偽”是人為、后天加工的意思。比如,

仁義禮智信就是“偽”

,是人為教化的結果。他認為:凡人都是好色好利、憎丑恨惡的,這

些都是人性本惡的表現,如順其自然發展,社會就會充滿爭奪、殘暴、淫亂。因此,必須

用師法教化、禮儀規范來使人向善。

人性:即人之所以成為人的特有屬性。人首先是動物,然后才是人。儒家正是在同其

他動物的比較中發現了人性,并以動物為參照系來認識到了人的本質。他們將道德性作為

人獸之別的根本內涵,這一點成為古代哲學家們討論人性的起點。孟子的“性善論”和荀

子的“性惡論”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影響最大的兩種人性論。他們二者一個立足于人的道

德屬性

,

主張道德修養是對人先天具有的內在的道德意識的開發

,

強調了道德修養的可能性

和主動性

;

一個則立足于人的自然屬性

,

主張道德修養是通過主體的學習達到對外在的禮法

制度的遵從

,

強調了道德修養的必要性和被動性。在人性問題上,孟子主張本善,荀子主張

本惡。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,孟子主張通過教化,扶植和培養善的萌芽,使善性得以發揚

光大;荀子主張通過教化,限制惡的趨勢,使人性之惡向善轉化。

新時代儒家人性論的重新詮釋

兩千多年來,儒家思想被中國的統治階級成功的應用于封建社會的國家治理中。然而

思想與文化必須要不斷地適應時代的需求。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,封建社會已經退出了歷

史潮流,社會價值觀不斷沖擊變化,儒家思想應該

相關文檔
  • 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

  • 儒家文化的現代意義

  • 儒家哲學的現代意義

  • 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

  • 儒家文化的意義

相關文檔推薦:
晚上睡不着一个人看的软件